鄭報全媒體記者 袁建龍 通訊員 韓心澤 趙曉聃
群山疊翠,萬木爭榮,綠野阡陌,花草葳蕤……昨日,記者在登封市采訪,從城市到鄉村,從山巔到河泊,滿目綠意盎然,感受到生態保護給嵩岳大地帶來的勃勃生機。
登封群山環抱,北有嵩山,南有箕山、大熊山。近年來,該市積極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始終堅持生態優先、文化引領、綠色發展,按照“宜耕則耕、宜林則林、宜草則草、宜景則景”的原則,統籌謀劃,采取地質環境治理、土地綜合整治、生態修復治理等方式,深入推進礦山環境綜合整治和全域綠化,為高質量發展構筑綠色生態通道。目前,該市已創建省級綠色礦山11家,國家級綠色礦山4家。
在宣化鎮山溝村植樹現場,村民賈新芳臉上洋溢著明媚的笑容:“以前這座山土層薄,石頭多,土地多半荒廢著。這兩年填埋了礦溝,山上山下連成上百畝的大塊地,連年植樹造林,風沙少了,土厚了,不少荒坡變成了良田?!?/p>
春光明媚,春風送暖,嵩山上下,新栽的苗木迎風挺立,生機盎然。登封市緊抓春季造林大好時機,因地制宜、依山就勢、適地適樹綠化,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大力推進生態建設,傾力打造“城市綠色空間呼吸帶”和“沿山歷史景觀風光帶”。過去的五年,登封完成新造林14萬畝,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年位居鄭州縣(市)前列。環嵩山旅游公路在蒼山綠海間穿行,2021年,帶動登封全域旅游疫情下實現逆勢增長,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45.6%、46.2%。登封繼被評為省級森林城市后,全面啟動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,力爭2022年年底前再完成森林撫育8100畝、山區造林1000畝,建成森林特色小鎮1個、森林鄉村17個。
天更藍、山更綠、水更清,登封全市上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、保護生態環境的共識進一步形成,生態效益不斷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在離少林寺步行只有15分鐘路程的少林街道雷家溝村,一列刷著“鄉村振興號”字樣的小火車在半山腰穿行奔馳。返鄉青年劉曉輝說:“俺村自然景觀越來越好,負氧離子含量高,康養、民宿、武校各業興旺。村民眾籌打造了嵩山心意風車農場,‘鄉村振興號’最多一天拉著游客跑了300多圈,游客游玩結束還意猶未盡,紛紛到山林間漫步,呼吸清新宜人的空氣?!?/p>
據介紹,2022年,依托日益彰顯的生態環境優勢,登封將高質量建設環嵩山文化帶,培育精品文旅線路和休閑康養度假單元,打造鄭汴洛國際旅游目的地重要節點城市,力爭全年實現旅游接待人數1300萬人次、旅游收入突破120億元。